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第六届全球智库峰会9月25日闭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当前全球面临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甚嚣尘上,全球贸易增长受到新挑战,国际经济协调面临新困难,单边主义和技术“脱钩”正在给全球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怎样使世界经济增长走出泥潭?如何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制?
数据显示,从2006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增长就大幅放缓。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之下,脆弱的世界经济更是如坐了过山车一样,飞速下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首先用四个“负”来证明世界经济进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陈文玲介绍:“第一就是深度的负增长,第二个负叫负利率。现在41个国家实现了负利率,负利率、零利率的国家占到几乎全球的一半。第三叫负收益,现在30年期的国债,包括美国才不到0.7,德国是负0.48。第四个是负能量,负能量我觉得现在还是包括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麦卡锡主义、反智主义一一登场,表演得比较充分。”
除了4个“负”,还有4个让人揪心的“高”。其中,第一就是高债务,今年一季度全球债务总额达到258万亿,占到全球GDP的331%,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债务,风险急剧增长。第二是现在杠杆率也空前的高。第三是高致病率。第四叫高风险。陈文玲说:“现在第一波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第二波疫情已经卷土重来,特别是在欧洲,所以高致病率还没有结束,尤其像印度都是五万九万的增长,所以非常惊心动魄。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风险是世界上的金融风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断裂的风险,粮食的风险。另外很多人破产失业以后,他的生活陷入贫困的风险在急剧增长,这一部分人群在急剧增长。”
经济衰退的“局”如何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各国通过合作达成共识是摆脱疫情,缓解长期停滞恶化的唯一一个前提。第二个最为关键的核心参数是技术革命,技术创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在于对国际治理多边体系的新支撑。刘元春表示:“我们也会看到国际治理多边体系的崩溃,我们可能将这种多边体的崩溃可以逐步让新中心新合作区域的框架来进行支撑,和逐步形成新的主流方向。同时在新的领导力协调上面,新的领导国家内部治理上面形成一些新的基础。我想我们走出长期停滞,依然是有可寻找这种答案的。”
国际治理多边体系的崩溃是伴随着反全球化趋势而出现的。自亚洲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反全球化势头趋势日趋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进程中,有的国家现在正用单边主义或者双边区域的规则凌驾于多边规则之上,正在对周边体系的权威性构成威胁,多边体系应该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但是不应该破坏这种多边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隆国强表示:“我们都知道一个分裂的全球治理体系,是既不利于中国的利益,也不利于世界的利益。所以中美两个大国都应该从对全人类、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出发,加强合作,和其他所有国家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权威性。”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看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来说,我们未来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快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李向阳表示:“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之外,中国也在致力于推动新型的开放的区域主义,这就是表现为一带一路。所以中国将会致力于与其他亚洲国家以及亚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一起来通过推进开放的区域主义来阻止或者延缓反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全球化进一步退潮,疫情后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也造成部分行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可能强化民族主义情绪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倾向。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冲在经济最前沿的企业,当经济出现风吹草动,往往感受也更为明显。一些本来在中国抱有万丈雄心,正待大展拳脚的欧美跨国巨头,近来却被打着维护供应链稳定名义的保护主义政策频频限制步伐,企业损失直接体现在了财务报表中。美国全国商会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傅瑞伟说:“我们代表的是美国在全球的企业,我觉得保护主义可能会认为他们有新的机会,可以把供应链的挑战作为保护主义的借口,把一些非传统的考虑因素放进贸易政策的制定当中,但事实上,我们还有待观察未来会怎么发展,我们应该谨慎对待,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WTO以及其他的多边框架条件下,把供应链作为保护主义的借口。”
在不确定的经济发展中寻找确定性,那就是携手共赢。与会嘉宾一致呼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只有加强沟通协调合作,深化互信,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才能实现互利共赢。